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協同教學法

同教學法 (team teaching) 是由許多不同的教學人員組成教學團 (teaching team),共同計劃,合作進行的教學方法。

定義:一種編制模式,由兩位或多位老師,可有可無教學助理,共同合作計畫在一適當的教學場所和特定時間裡,運用教學團隊中各個老師的專業,對一個或多個班級進行教學與評量─Singer (1971)。

特徵:
  1. 合作式的計畫、教學與評量。
  2. 根據不同目標而將學生編組 (大團體教學、小組討論、獨立研究)。
  3. 彈性的日課表。
  4. 教學助理協助。
  5. 運用各個老師不同的專長。
  6. 針對教學目標及內容使用適合的場所和教學媒體。
類型:
  • Cross & Cross (1983)
  1. 兩位老師/一學科
  2. 多位老師/一學科
  3. 兩位老師/兩學科
  4. 兩位老師/多學科
  5. 多位老師/多學科
  • Singer
  1. 單科協同教學
  2. 跨學科合堂教學
  3. 校內校協同教學
注意:資源人員行政三要素的互相配合。

教學前準備:組成教學團、提出教學計畫、教學時間、團體大小的變化原則、行政協商。

教學步驟:教學前準備→正式進行教學→教學後工作→評鑑....(這不是廢話嘛!?) from課本.
也就是(網路資料):計畫階段(組成教學團、商討事宜)→教學(大班教學、小組討論、個別學習)→評鑑(學習成績評鑑、教學成效評鑑、協同工作評鑑)。

------------------------------------------------♪ 教案分享時間 ♫------------------------------------------


九年一貫人權教育教案設計,完整教案。

主題:你怎麼知道我錯了?─由「馬告國家公園」看原住民的人權問題。


學習主題
人權教育-「你怎麼知道我錯了?」
教學對象
七年級
學習領域
社會領域、自然領域、語文領域、綜合活動領域。
教學節數
1. 20(一週一節,一節45分鐘)
2. 包含:社會領域4節、自然領域5節、國文領域4節、
綜合活動領域5節。
教學目標
1.認知層面:瞭解文化權並能欣賞文化差異。
2.情意層面:關心弱勢並知道人權是普遍的、不容剝奪的。
3.行為層面:培養尊重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行為。
對應能力指標
1-4-1探討違反人權事件對個人、社區及社會的影響,並提出改善策略及行動方案
1-4-2瞭解關懷弱勢行動之規劃、組織與執行,表現寬容、平等與博愛的情懷,並尊重與關懷生命
1-4-3瞭解法律、制度對人權保障的意義
2-4-1瞭解文化權並能欣賞文化差異
2-4-2認識各種人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2-4-3瞭解人權的起源與歷史發展對人權維護的意義
2-4-4瞭解世界人權宣言對人權的維護與保障
2-4-5認識聯合國及其他人權相關組織的功能
2-4-6運用資訊網絡瞭解人權相關組織與活動
2-4-7探討人權議題對個人、社會及全球的影響
活動流程
1.實施時間為每週一早上第一節「自主學習」時間,協同該領域之老師對學校七年級學生進行教學活動。
2.課程順序:社會領域 自然領域 語文領域 綜合活動領域
教學評量
以多元評量的方式進行,包括小組報告、學習單、歷程檔案、觀賞與閱讀心得寫作、辯論賽實作等

  • 總共有六十六頁,所以就不一一貼上來了。這是一份很詳細和完整的教案,包含內容說明、教學活動、試教評估、省思建議、參考資料和附錄。
  • 此協同教學教案設計找來了中文系的國文老師、研究所畢的生物老師、政治研究所的國文老師、社工系的輔導活動老師,看得出來協同教學需要耗費相當的時間去統整和設計。九年一貫課程其實也是希望老師能多運用這種教學方法。
  • 主題很棒,讓國一生從小就培養尊重多元文化。並且其中也融入了生態自然教學。
  • 需要考慮國一生的先備知識,在最後綜合活動時,老師們也發現他們的發言和參與度不高,要學生討論一個主題前,先確定他們已經有相當程度的吸收了;或是老師要再設計討論主題不能太難;再者也可以不用以討論方式進行,可用其他活動代替。
  • 因為他們都是利用早上自修時間來上課,所以要做到走出戶外就要利用別的完整時間了。另外,我一直都不太贊成利用學生自修時間來上課....(學生也會很不情願, 學習意願輸在起跑點.)


--------------------------------------------------- ♥♥♥動腦想、動手做♥♥♥  -------------------------------------------------


        協同教學法,我看完課本後還蠻想昏到的,覺得演示的小組好辛苦啊~~~!!! 查到一個網站(http://teaching.cycu.edu.tw/pdf/ch09.pdf),提醒我們協同教學的撇步,給大家參考,讓我們都不要害怕、勇敢跨出去吧!

  1. 平時找幾個同儕教師多聊聊
  2. 整合相近學習訴求的單元
  3. 協同的科目可以先從自己手邊任課,或是熟悉、既有的教材科目內容著手
  4. 先找一位老師為夥伴,來嘗試協同教學,先跨出單獨教學文化第一步
  5. 教學小組必須專長互補,並在小組召集人協調之下確實分工合作
  6. 臉皮厚一點;姿態低一點
  7. 學校教學設備及教學媒體必須充實完整
  8. 學校盡可能實施彈性課表。
  9. 學校需規劃設置不同的學習空間與環境
  10. 先充分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再尋求其他資源〈社區和文化機構〉和補充
另外,我覺得這種教學法用在營隊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我也要demo的話, 原住民題材很不錯, 也想試試看。不同於以上教案的教學,我會利用機會帶學生實際走出教室,介紹原住民的東西時也可拿出實物,又或是請耆老來說故事。這樣就可以更貼近他們的文化和生活了。如果只是紀錄片和ppt, 要學生發揮公民的愛心和同理的層面就不如實際接觸來得強烈。另外也會結合物理、化學老師來進行教學,就像清華大學傅麗玉老師所用的科學教育,其實原住民生活中也是有很多科學的。這樣一來,也可以經由原住民的生活工具等等的科學來更認識他們的文化。而各族原住民在我們台灣的分佈也不同, 地理的教學也可由此帶入。甚至還有音樂的教學也可以融入!(這真的是個好題材啊!)


      協同教學看起來很不簡單,但就像演示小組所回答的,其實教師在私底下就可以多跟不同學科老師有交流,因為同一份教案由其他科老師來看的話也可能激發更燦爛的火花~! 期許自己再忙也不要只顧自己的事,以謙虛態度多跟其他科老師學習和交流,有機會合作時就把握住,讓教學團隊的建立能幫助學生們更快樂地學習。


  •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1. 教學方法 http://www2.cmu.edu.tw/~cmucfd/doc/teacher/04/teacher04_02.pdf
  2. 協同教學法,2008教學原理講義 http://ppt.cc/FsO8
  3. 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研習-協同教學之模式與策略-張世忠中原大學教育學程中心 http://teaching.cycu.edu.tw/pdf/ch09.pdf
  4. http://ppt.cc/FsO8
  5. http://ppt.cc/7@M4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概念獲得教學法



念 (concept) 是經由一個字、符號或比喻,對於所提出相似項目分類的個人知覺,假若沒有這種新制結構或想像,人們將無法進行思考、作用或溝通 (Lang, Mcbeath, & Hebert,1995)

概念的特徵 Arend (1998)
  1. 概念可加以分類:連言概念 (conjunctive concept)、選言概念 (disjunctive  concept)、相關概念 (relational  concept)。
  2. 可透過正反例學習。
  3. 有定義和標記。
  4. 具備主要屬性和次要屬性。
  5. 概念學習包括概念性程序知識概念性:能清楚定義和屬性;程序知識:應用定義,舉出與其他概念的差異的知識。

概念獲得 找出對意義有決必要的特徵屬性,並加以定義的過程,同時也包含學習分辨適合概念的例子,以及不適合的例子 (Gunter, Estes, & Schwab, 1995)


所以, 
概念獲得教學 是教師定義一個概念,選擇其所包含得屬性特徵,準備正反例與學生討論,共同辨認概念定義,促進學生能像詳細定義概念辨別屬性差異,而獲取正確概念的教學歷程。


教學內容要素(Gunter, Estes, & Schwab, 1995)
  1. 概念名稱
  2. 概念定義和原則
  3. 屬性特徵
  4. 相關例子
  5. 所教概念與其他概念之間的關係

教學步驟(Gunter, Estes, & Schwab, 1995)
  1. 選擇並定義一個概念:選擇清楚屬性特色的概念。定義上位、同等、從屬概念。篩選多重意義的概念。
  2. 選擇屬性特色 
  3. 準備正反(非)例子:正例越多越好。例子越具體、越有意義越好。 
  4. 向學生介紹過程 
  5. 呈現例子與列出屬性特性 
  6. 詳盡闡述概念定義 
  7. 給額外例子 
  8. 和學生討論過程 
  9. 評鑑



------------------------------------------------♪ 教案分享來了 ♫------------------------------------------


來源:http://163.32.133.5/~sm046/teach1.htm



概念教學法實作報告

壹、前言:
由於筆者從事英語教學,在張新仁教授的教導下對概念教學有了完整的認識之後,就苦思如何能應用於實際的教學上;原先是以英語中的「冠詞」為內容,但適逢此次寒假較長,下學期縮短,使得教師們得於上學期先行教授下學期的課程,而敝校國一學生,下學期一開始就是遇到「助動詞」,因此我轉而設計以「助動詞」為內容的概念教學。

貳、教案:
此教案的設計,除了以概念教學法為模式外,也期待引領學生主動思考歸納,從而增加自動自發學習的能力。

國中英語科教學活動設計 (助動詞概念教學)
單元名稱

助動詞

節次
1(共五節)
教學時間
一堂課 (45分鐘)
教學人數
30
教材來源
自編
教學班級
一年11
教學資源
自編教材、學習單、回家作業單、回饋單、DV
教學地點
英語教室
教學教師
郭又正
單元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瞭解助動詞的概念
2. 使學生能辨別助動詞與動詞的不同
3. 使學生主動思考
4. 使學生學習歸納思考
教學活動
教學過程
教具
時間
評量
一、以正例思考歸納
1.發下學習單:內有使用助動詞句子與未使用助動詞句子。
2.請學生就學習單上的助動詞句子,以意義、位置和功能,思考助動詞的概念為何。.
3.將句子抄寫在黑板上,並引導班上逐句討論,由學生說出歸納的助動詞概念。
4.將學生歸納的助動詞概念寫在黑板上。
學習、黑板






20 分鐘
學生課堂參與
二、以反例測試歸納出的概念
1.將非使用助動詞的句子,抄寫在黑板上。
2.引導學生共同以歸納出的概念,判斷反例的句子中為何沒有助動詞。
3.測試過程中,對原先概念做調整。
4.發下作業單,請同學就歸納出的概念判斷有底線的詞是否為助動詞。








課堂參與
三、以作業單瞭解學生實際使用的效果
1.給予學生十分鐘寫作業單。
2.將作業單上的句子抄寫在黑板上,並老師引導其逐句討論
3.最後發下回饋單,以瞭解學生對於此教學法的感想與心得。
4.回收回饋單與作業單,瞭解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業單、黑板、

作業單以及課堂參與

參、實施歷程:

教學過程
教學方式
學生表現
教師審思
第一階段
以正例思考歸納
1. 使用學習單
2. 課堂討論
1. 大部份學生認真就學習單內的例句思考。
2. 課堂討論頗為熱烈,師生互動良好。
3. 順利歸納出五點助動詞的概念
1. 沒有動機與暖身,未來再執行需設計能引發動機的暖身活動。
2. 成績較差的學生大多參與不佳,未來可以結合合作教學法,以照顧成績較差的學生。
第二階段
以反例測試歸納出的概念
1. 使用學習單
2. 課堂討論
1. 以概念思考反例時,學生碰到了問題,不知從何著手。
2. 但在老師逐句引導學生後,學生的回應漸趨熱烈。
1. 須事先教導學生如何檢驗概念。
2. 檢驗過程中,要留心學生們的注意力。
第三階段
以作業單瞭解學生實際使用的效果
1. 使用作業單
2. 課堂討論
1. 回收作業單後仍然發現有部份學生並沒使用所歸納出來的概念審題。
2. 課堂討論時,氣氛仍然熱烈。
3. 回饋單的回應大部份學生喜歡此種授課方式,認為有助於觀念的澄清。
1. 因未能連接兩節課實施,故部份學生敷衍的完成作業單,日後實施時,最好能是連兩節。
2. 學生回饋單中意外表示喜歡此種教學方式,未來將視情況設計實施。

肆、歸納出來的助動詞概念:
一、助動詞必在動詞之前。
二、助動詞後面必接動詞原型。
三、疑問句中,助動詞在主詞之前。
四、不論在肯定句或否定句中,助動詞必在主詞之後。
五、否定句助動詞後面加not

伍、回饋單整理

非常同意
同意
沒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這樣的教學讓我主動思考助動詞的概念
4
13
6


這樣的教學讓我參與全班共同討論
8
11
4


這樣的教學讓我對助動詞的概念較清楚
7
10
5
1

這樣的教學讓我對英文較之前有興趣
7
8
6
2

我希望以後多多採用這個教學方式
3
8
11

1
我對這樣教學方式的感想(彙整)如下:
1. 讓我學習到很多,感覺很充實。
2. 把同一類的重點一起講,較清楚也較容易複習。
3. 滿好的,因為我以前比較不會想,這次卻讓我一直動腦。
4. 我覺得可以多採用這個方式,因為可以知道自己不能瞭解的地方在哪,也可以使自己動腦想、動手做,所以我滿喜歡的。
5. 這樣子的教學方式讓我比較能理解助動詞的用法。
6. 讓我瞭解什麼是助動詞,要怎麼使用,但是我還是有一點點不知道,我會盡量學習。
7. 我覺得很好,沒意見。概念有較清楚點,我覺得以前和這種教法各有優點。
8. 很快樂。
9. 這樣的教學方式讓我多上了一節課,讓我多一份知識,使我學到更多東西更進步。
10. 還不錯,可以多採取這樣的方式。
11. 這樣的教學還滿有趣的。
12. 不知為啥,我聽了就有點想sleep
13. 我覺得這個方式很好,而且我以較聽得懂。
14. 還可以但時間不夠用,希望能多一點時間。
15. 很特別希望這個方法對我有用,我覺得我應該會對這種方事產生興趣。

陸、結語
    英文助動詞的基本觀念,我在之前就有在課堂上提過,不過因為助動詞不是一上的學習重點,僅在一些補充教材上出現,所以學生比較沒那個心去瞭解。
    這次透過概念教學法的使用,一方面讓學生動腦,一方面使學生經歷概念產生的歷程,相信對於其日後的學習成長,會有所幫助。從學生的回饋單上,可知感覺到學生希望教學能有所新意的企望,也更加讓我有動力,去嘗試引用其它的教學法,來幫助學生學習。
    其實對於習慣被動的臺灣學生,我必須說原先我對於要要求學生主動思考的模式,都比較悲觀,但經此次經驗,讓我更有信心多方嘗試,也盼望未來有能力開發新的教學模式。




  • 這個教學例子(助動詞)還不錯,因為定義明確、例子可以舉很多。
  • 但老師教學過程可能還是需要包裝,例如先引起學生動機、或適時進行個小活動,讓課程變得更活潑。
  • 他裡面提到運用課堂討論,但不知道是怎樣形式的討論?小組?老師問學生?
  • 另外,他似乎太快就要學生歸納出概念了。也許是時間不夠,但應該還是要像第四組demo的流程一樣,是漸進式的,且一直不斷舉例、歸納、舉例的循環。


--------------------------------------------------- ♥♥♥Demo是一定要的♥♥♥  -------------------------------------------------



        第四組同學把「概念獲得教學法」的概念很清楚呈現給我們了。除了教學演示很生動、專業之外,講解的部分也很清晰。在此歸納一下此堂課值得學習的地方:

  1. 老師的舉例很不錯,貼近學生,很容易想像。
  2. 帥氣陳老師運用"請學生舉手"來表示回答的方法很好。師生很明顯有互動的節奏感。
  3. 孫老師實在很好笑!我覺得國高中生應該很吃這套。
  4. 最後的影片很棒,國外的概念教學法演示,讓我們視野又更開闊了。
  5. 教我們如何選擇用概念教學法教什麼? a. 明確屬性  b. 可舉例多  c. 多考慮學生先備知識 d. 帶入公式:____是什麼意思?能套入的基本上就可以。
  6. SOP:  定義 → 舉例 → 定義上位、平行和從屬。




如果是我要用「概念獲得教學法」...

一樣,生物科!但這次對象變成國中生

因為我要使他們獲得「哺乳類動物」的概念。


選擇的原因是,這是一個定義清楚的概念 (具有明確屬性)。並且對於生物科來說是非常重要一定要弄清楚的基本觀念。再來,此概念可列舉的例子很多,助於以概念獲得學習法來教導與學習。


定義概念:首先定義 哺乳類動物─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拉丁語Mammalia)的一類用呼吸空氣的溫血脊椎動物,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 (http://ppt.cc/BPxm)



選擇屬性特色:

"只要擁有以下幾種特徵,牠們就是哺乳類:

1.) 熱血性──大部份哺乳類動物的體溫較平時氣溫暖和,但這並不是決定性特徵;因為不少哺乳類都並非熱血性,不時降溫,相反有些鳥類卻能保溫,維持熱血性;
2.) 毛髮──大部份哺乳類動物均有毛髮,就算是有小如腮鬚也算擁有;少數哺乳類沒有毛髮,是由於進化過程令其捐失長出毛髮的機會。而許多不能飛的鳥類的羽毛雖然看似毛髮,但卻並非屬於哺乳類動物之一;
3.) 乳腺──擁有乳腺是否代表是哺乳類動物?不然!至少雄性不會擁有乳腺;但許多哺乳類動物,就算雄性,都有乳頭。不爭的是,只有哺乳類動物才具有乳腺;而動物凡有乳頭的都屬哺乳類動物。

假如你觀察過動物,從毛髮、熱血性和乳腺三方面也決定不到所屬的類別,嘗試使用下列方法查驗動物是否屬哺乳類:

1) 牙齒──哺乳類動物的牙齒排列齊整,形狀大小不一,以針對進食不同食物;
2) 骨骼──哺乳類動物的頭骨內有一小條細骨,與下顎相連,作關節之用;同時內耳具有小骨。

誠言,最能揭曉哺乳類動物的真相,在於牠的口顎構造;不過,動物是否擁有乳腺也是哺乳類的特徵之一。乳腺分泌乳液,就是初生哺乳類動物的最初食量,同時也是哺乳類動物的偉大特徵。" (http://pearl.tvb.com/lifeofmammals/index.html)


準備正反(非)例子:

我一定會從簡單、貼近他們生活的動物開始。然後逐漸變難,像是比較稀有的動物,但依然會附註他們的特性,以便學生作為判斷依據。進而也發現哺乳類動物不只存在於陸地上,而在水中、空中、荒漠、穴居等地方也都有。學生亦可藉由此機會多認識台灣的哺乳類動物,甚至是全球的。

而最終評量時我會用更具有挑戰性的例子來考他們。




  •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1. 概念教學法http://blog.udn.com/t892068040/2926119
  2. 教學影帶─【教學系列(二)】練習、問思與討論教學法:概念教學法http://teachernet.moe.edu.tw/TAPE/TapeInfo.aspx?tapeid=189
  3. 概念教學法實作報告 http://163.32.133.5/~sm046/teach1.htm
  4. 概念獲得教學法-被乘數和乘數的區辨http://etoep.tc.edu.tw/modules/km_user/viewres.php?did=7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