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學習理論與教學實務的結合--許崇憲老師的經驗分享


這次演講邀請到長榮大學健康心理學系許崇憲老師,他是小鍾老師的大學同學耶,真是奇妙,讓我不禁想到以後自己是不是也有機會邀請我的大學同學來演講^^。

※ 許老師的演講內容概要:

1. 何謂「經師」?經師,人師 。傳道、授業、解惑。

2. 兩種教學歷程取向(Mayer, 1987)
  • 行為學派:教學操弄→結果表現
  • 認知學派:教學操弄 & 學生特性  ←→ 學習歷程→學習結果→結果表現
3. 老師自己的獨特性在哪裡?

關於<教師特質>

  • Big Five: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agreeableness, & conscientiousness  (OCEAN) Zhang & Huang (2001):creativity-generating and complex thinking related to extraversion and openness norm-favoring and simplistic thinking related to neuroticism

思考「定於一尊的教學模式?你自己的人格特質是什麼?順應自己的人格,發展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還是強調自己具有「人類發展的彈性」,學習人人認可的教學模式?」


結語
1. 如果老師自己沒有不斷學習(專門知識及專業知識),又有何立場「誘導/說服/要求」學生學習?
2. 當要趕課時,如何顧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
→什麼才是最重要、學生一定要學會、學生自學有困難的內容?
3. 學習動機及班級經營的重要
4. 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敎育評量的結合
可以不結合嗎?學習遷移議題


※ 演講中收穫最多,最受用的部份:

        有關教師本身的人格特質。認識自己是屬於Big Five中的哪一型,我覺得自己比較像是 agreeableness 這型。老師講到這五類,我才恍然大悟,「哦!我是這樣類型的喔!」知道以後就可以多加善用這類型的優點,並且也可以慢慢察覺自己的缺點,搭配教學法的使用來彰顯優點和補足缺點。
        還有許老師用提到他用了哪些理論方法,然後實施、評量後遇到怎樣的結果和問題提供我們去思考。進而在這些問題之中也發現現代學生們的弊病,像是文字論述能力不佳、閱讀不夠、抄作業、學習動機不足、社會怠惰等現象。
        評量的部分,提到台南大學-施如齡教授所使用的方法,第一階段自行寫考卷,第二階段由全班討論出答案。我覺得很神奇,因為好奇學生們是否真的會討論、還有到底是如何進行的,便舉手問:「學生們真的會討論嗎?會不會大家都看第一名的答案是什麼就寫什麼呢?」不過老師說這種討論方式成績已經不是重點了,討論由班長和副班長主持,老師可以藉由在旁邊觀察來看學生的學習吸收狀況。


※ 哪些想法還有其他更好的詮釋方式? 

        許老師說他就是屬於 conscientiousness (嚴謹型)的人,據他的說法聽起來也沒有想改變的意思XD。他常用"演講式的教學法",所以他說要更重視引起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而我覺得自己會想要做些調整或突破。在初期教學階段,我應該會嘗試所學的各種教學法,來搭配本身的特質,看哪種能最發揮出自己和學生都能相長的教學法。
        另外,下課後有去問老師,到底還有哪些方法能引起學生動機?我知道的是將事物都跟學生本身做連結,因為學生一定會在心裡問:「這跟我有何關係?」學的新事物能跟自己的舊認知連結,進而引起共鳴而產生新世界。老師的回答中,我的歸納是要讓學生產生「驚豔」,"原來這跟我想的不一樣"的時候,就能引發學生動機。




















※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1.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Big_Five_personality_traits
  2. 測驗看看你是Big Five中的哪種? http://www.outofservice.com/bigfive/
  3. Murphy, K.R. (1996).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Pfeiffer.
  4. Mount, M.K., & Barrick, M.R. (1995).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13, 153-200.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合作學習教學法

作學習是一種合作型態的教學,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一方面善用學生互助能力,來提升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可增進學生對社會技巧的學習。[1]


理論基礎

  1. 社會互賴論:社會互賴論認為團體是一個動態整體,各團體之中成員的互賴有其差異性,若小組中任何一個成員或團體的狀態發生變化,都將影響其他成員或團體的狀態。成員間的相互依賴可以使小組成為一個動力的團體,小組成員藉由內部的張力狀態,能促動團體朝向小組共同目標的達成。
  2. 接觸理論:接觸理論認為,教育應增加學生與不同種族、文化背景、性別、社經地位學生之間的接觸,因為社會互動能增進不同團體間的和諧。所以利用合作學習,能增加他們與同儕的互動,促進他們的友誼,改善教室氣氛。
  3. 認知發展論:認知發展論認為知識能經由合作的理解、與解決問題建構起來。學生要保留記憶的相關資料,必須讓學生做出認知的建構,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將自己理解的解釋給他人聽。所以合作學習能促進自己和小組的學習。
  4. 行為學習論:行為學習論源自行為主義,認為行為接受外在的回饋之後,會增強或壓抑這項行為。所以在團體合作中,會受到追求團體報酬和外在動機所激勵,以達到學習的效果。[2]


構成要素
  1. 任務結構
  2. 指在班級中,施教者是何種學習活動(聽講、實驗、討論等等)進行小組活動。
  3. 酬賞結構
  4. 指運用何種方式增強學習行為的結果。(評分成績、教師奬勵等等。)合作學習強調人際之間的互依性,因為每個學生的成功都能幫助團體成功,合作學習即利用此正向結構激發與維持學習活動。
  5. 權威結構
  6. 指在班級中,主導者如何運用多種方式控制學習的進行。合作學習法主要運用同儕之間的激勵來控制學習的行為,達到學習的效果。[2]

教學準備
  1. 詳述目標:讓小組成員都找到自己的定位,也不時提醒要檢視自己的目標。
  2. 組織任務:異質性分組以及組內的角色分配。
  3. 教學和評量合作過程:一開始先跟學生說清楚合作學習的歷程和評量方式。
  4. 監控小組表現:教師掌握關鍵時刻適時引導學生,並且給予情感上的支持。
  5. 合作表現的詢問:讓學生有時間回饋和反思。

教學方法種類
  1.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STAD)
  2. 小組遊戲比賽法 (TGT) 
  3. 拼圖法 
  4. 拼圖法第二代 
  5. 團體探究法小組
  6. 協助個別教學法 
  7. 協同合作法
  8. 合作統整閱讀寫作法
  9. 共同學習法 [1]




--------------------------------------------------♪ 教案分享 ♫---------------------------------------------


 教學流程
報告日期921212 報告者謝玉雪

  • 基本上看的出來這是合作教學法的教案(他自己也是這麼寫的),一開始就採用異質性分組、讓小組員確認自己的角色是什麼等等都有寫出來,但是他競賽方式能寫得更詳細就好了。比如說是否有分競賽桌?還是全班舉手搶答?(看起來是後者) 但如果他使用競賽桌方式,也就是小組遊戲比賽法 (TGT)的話,讓實力接近的一起比,這樣又更刺激和公平。
  • 他的教學預備時間超長,有兩周,主要也是要帶學生實際走訪濕地,這樣親身體驗後再來做知性的教學和合作學習的競賽遊戲,學生應該會更投入。
  • 讓各組上台報告以及讓學生自願幫忙補充以達到組間的合作學習似乎也是個不錯的想法,使他們又是競爭關係,但又可以意識到全班的團結性。

--------------------------------------------------- ♥♥♥自己會怎麼做呢♥♥♥  -------------------------------------------------


        在生物課時,我會想要把"合作學習法"用在課文內容比較"複雜難懂但又需要背"的時候。目標很明確就是那些需要背下來的知識。像是光合作用的步驟和種種生化反應,或是基因的表現和調控(遺傳學)等等,在生物中已經進入較難懂的階段了,這時候如果理解力比較好的同學可以當該組的小老師角色,就能以小組討論方式先讓大家都熟悉課本內容。而我會採用TGT小組競賽法,激起他們的動機,所以一定要把理解力比較不好的同學教懂,而在教的過程之後同學們也能更了解學習的內容。
        因為生化反應或基因調控中容易控制出題的難易度,所以把他們分到各個競賽桌中,給予不同程度的挑戰也不是件難事。現在的科技發達,教具就用PPT,show出各競賽桌的題目→紙上作答→show各競賽桌的答案→互相改分數→下一題。然後我會採用能力系統的調整 (Bumping System)使各競賽桌的人有調動的機會,每個人也都有機會為自己組別爭取到分數,因為各競賽桌中最高分的人會到上游的組別,最低分的人會到下游的組別,以此類推。讓遊戲更公平刺激。
        合作學習的好處在於異質性分組後,不僅是討論,也是個團隊一起去共同創造成功的經驗。而每個人在團體中扮演的角色也會慢慢鮮明,好處是讓能力比較低的同學也能在團體找到定位,而這世界也並不是個人單打獨鬥的社會,這只會更加辛苦和孤獨;聰明的我們應該要學習怎麼跟別人合作,也學習從別人身上看到優點、反省自己的不足。

*常見的組內角色分配包括
(1) 概述者 Summarizer──釋義、做結論
(2) 檢查者 Checker──為小組檢查是否有爭議及未解決的事項
(3) 研究者 Researcher──進行背景資訊及知識的調查
(4) 參賽者 Runner──輔助角色,打理教材、教具及所需書目,幫助整個小組運行
(5) 記錄者 Recorder──記錄小組工作及任務。
(6) 支持者 Supporter──鼓勵小組成員,維持小組正向、積極態度。
(7) 觀察者/問題解決者 Observer/ troubleshooter──在整個課堂討論時,替小組擷取有利的資訊。[3]


--------------------------------------------------- 此次小組報告呈現優缺點  -------------------------------------------------


        特色喔,就是用了一個wiki的方式呈現,並且修改歷程也被自動記錄。Wiki 這個系統的建立應該就是以後要繼續用下去的一個平台吧。感覺很神奇,以前沒有課程有這樣的方式,所以一開始聽到要做還蠻興奮的。
        優點就是
  1. 報告的結晶可以成為網路上搜尋的強大資料(wiki就是強大)。
  2. 線上討論和修改,方便多多。
  3. 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別組的統整結晶(限wiki)。
  4. Wiki的三組統整又可以再進行大統整,然後就越來越強大XD
        缺點咧
  1. 此平台介面有點難用+看不太懂很多連結要做什麼...(小女子天生駑鈍啊~)
  2. 因為是在線上討論修改,效率沒有見面討論佳。
  3. 沒有上台教學演練,教案設計就不佔太多比重,比較注重整體的介紹。
  4. 無法親身體驗這種教學法(雖然有點難度)。
跟以往的方式比起來,我覺得偶爾來一次這樣的方式也不錯。相同點在於都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此教學法的意義和特色是什麼;但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像是以往方式要上台教,所以寫教案是個大重點,如何拿著這個教學法來面對學生、學生會有怎樣的反應或不適應等等,都是向著學生來考量的。而編輯wiki像是在編教科書,告訴那些不懂合作教學法意義的人指引一盞明燈(笑)。還有可惜的也就是不能體會當學生啦,所以這就教學法實際DEMO到底會長成怎樣、老師有哪些地方或小細節要注意的,可能是課本或網路上都沒告訴我們的。


  •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1] 沈翠蓮老師的"教學原理"課本
[2] TWiki 合作學習法(第一組)http://ppt.cc/tkV-


1. 教育名詞彙編。 http://163.24.143.141/edu_term/
2. 學習加油站。 http://content.edu.tw/wiki/
3. 團體輔導工作資訊網。 http://guidance.heart.net.tw/nmain-theory12.htm
4. 合作思考教學。 http://www.fhjh.tp.edu.tw/mid00/workpieces004.htm
5. 王金國(2002 年10 月)。讓小組動起來,國教輔導,42(1),38-42。 http://www1.pu.edu.tw/~ckwang/a%202002_01.pdf
6. 教學EZ通。 http://distance.shu.edu.tw/TLez/ez05.htm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創造思考教學法


定義

        創造思考法是教學者透過課程內容活動的安排,提供學生ㄧ種自由、安全、和諧的支持性環境,培養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良好思考歷程,並適時用腦力激盪法、局部改變法、模擬法...等以培養學生創造思考、擴散性思考(水平性思考)之能力,並以增進其正向遷移,學以致用和勇於表達,以激發並增進學生創造力的一種教學法。

特徵

(一)學生是主角
(二)教學情境自由
(三)融入各種學科教學

目的

        創造思考教學法最終目標是要找到實際且真正的解決問題之道,同時也尋求更有效更有力的方法來溝通想法和創意點子。

創造思考的運作歷程:(G. Wallas and G.F. Kneller)

1.  準備期:收集有關問題的資料,結合舊經驗核心知識。

2.  醞釀期:百思不解,暫時擱置,但潛意識仍在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3.  豁朗期:突然頓悟,了解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4.  驗證期:將頓悟的觀念加以實施,以驗證期是否可行。

實施原則

(一) 隨 
(二) 變
(三) 問

※善用名詞:
假如           列舉            比較           替代          除了         可能            想像            組合           類推
(四) 聽
(五) 說
(六) 不
(七) 美 
(八) 觀

設計方法

A. 類比的方法

一、直接類比 

二、擬人類比 

三、象徵類比

B. 發現問題法

一、屬性列舉法 
  
        屬性列舉法是改進個人或團體產生新觀念的一個特殊設計,可以增進目的物的屬性,若再配合腦力激盪法將可以獲得更多的觀念。屬性列舉法一般步驟如下:
1. 選擇一個物品   
2. 列舉物品的零件或各組成份子   
3. 列舉其重要的以及其原本的品質、特質、或屬性。   
4. 將每一品質、特徵或屬性逐一改良

二、型態綜合思考術

C. 新觀念產生法

一、腦力激盪法

    1. 延緩判斷或免除批評。
    2. 鼓勵怪異、怪誕觀念。   
    3. 多多益善,容多納異。   
    4. 尋求觀念的聯合和修正。   
    5. 列出各項意見和觀念。   
    6. 參與之成員以十至十二人最佳。

二、檢核表技術

        當進行創造思考性活動的個人或團體覺得觀念的產出似乎山窮水盡時,便可使用檢核表的方法來擴張思路、刺激新構想、增加新觀念。檢核表事實上即一份列出有問題或事物改革方向的清單,以引導創造者逐一查核以獲得新的觀念。


教學步驟

《類比創造思考》

一.呈現問題

二.提供專門資料

三.探究顯著的解決之道

四.引出個人對問題的陳述

五.根據重點來選擇一個問題敘述

六.用問題來導出類比

    (一)直接類比

    (二)擬人類比

    (三)象徵性類比

    (四)想像類比

七.使類比符合問題

八.從新的觀點來決定解決之道

九.評鑑


《一般創造思考》 

一. 選擇適當題材

二. 指導創造思考方法

威廉斯的創造教學策略:

(一)六w檢討法 


(二)矛盾法

(三)辨別差異法

(四)直觀表達法 

三. 進行創造思考活動

(一)問(Asking): 指「問題」,老師提出「問題」發問學生,或是安排「問題」的情境。老師除了向學生發問外,活動中也要多鼓勵學生發問問題。

(二)想(Thinking): 指「思考」,鼓勵學生多做「思考想像」,老師要多給學生思考想像的時間與空間。

(三)做(Doing):  指「活動或操作」,老師要會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活動或操作方法,讓學生能從做中學習。

(四)評(Evaluation ): 指「評鑑、評量」,老師則運用「暫緩批評」及欣賞他人創作為原則,重視形成性評量與自我評鑑的方法。

四. 評鑑


教師扮演角色

一. 教師本身對於創造思考的本質應有所瞭解,並且重視它。

二. 重視學生所提意見外,要強調各種與眾不同的構想。

三. 鼓勵全體學生都參與活動,更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與興趣。

四. 教材、教法要多變化,教師不要獨占整個教學活動。 


阻礙創造性教學的因素

一. 強迫依從

二. 崇尚權威

三. 重視團體的一致性

四. 不鼓勵學生提問題

五. 過分強調成功

六. 過分重視知識層面的教學,忽略思考層面的教學

七. 缺乏鼓勵探索和冒險的精神

八. 教室氣氛太過嚴肅,不容嬉戲

九. 教學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標準答案

十. 給學生相同的作業,才用相同的評量

(參考來源 http://ppt.cc/7tJo)


--------------------------------------------------♪ 教案分享 ♫---------------------------------------------


完整教案:語文科教學活動設計 http://www.bgp.ks.edu.tw/caltrop/htm/poetp.htm
單元名稱: 菱角田教材來源:自編適用年級:六年級
單元內容:童詩教學教學時間:2節80分鐘


行為目標    學    活    動
學生活動
教學資源時間效果評量
3-1、3-2
3-1、3-2



 1-1、1-2





2-1、2-2












4-1、4-2




 5-1、5-2、5-3


準備活動:
一、引起動機
1.學生思考童詩的寫法和一般的文章有那
   些不同?
2.教師複習學生童詩常用的修辭法有那些?
發展活動:
二、欣賞分析教學
1.童詩範例投影片介紹:全班依序共同朗
  讀範例投影片,並分析技法及發表感想。
2.學生欣賞自己所搜集到的童詩,並用所學
   的修辭法加以分析。
三、菱角之美介紹:
1.請學生發表的對菱角的認識。
2.教師播放『菱角之美』的教學投影片,
    介紹學生認識菱角的生態。

~~~~~~~~~第一節課完~~~~~~~~~~
四、創造思考教學:
1.帶孩子到菱角田旁。
2.師生坐下並討論:
w你看到了什麼?
w你喜歡看菱角田嗎?
w一株株的菱角,像什麼?
w一顆顆的菱角果實,像什麼?
w菱角和白鷺鷥,他們在做什麼?他們
   在說什麼?
w你想到菱角田上面玩嗎?要找誰去?
  要玩什麼呢?
  w如果可以把菱角帶一株回來的話,你
          想要做什麼?
w你想對菱角或白鷺鷥說什麼話?
五、創作練習教學
1.紀錄靈感: 學生拿出童詩本紀錄靈感,
   並寫下要創作的主題,老師在旁引導
2.開始創作:學生寫下要創作的主題童
   詩,老師在旁鼓勵,寫不完可回家再寫
綜合活動:
六、發表共享教學
1.教師朗讀分享:老師在當場發覺優良作
   品並拿出來朗讀和大家分享以激勵發表
   動機
2.學生朗讀分享 :學生站在台前發表並分
   享自己的作品。
 ~~~~~~~~~第二節課完~~~~~~~~~~


學生能踴躍參與討論及發表

學生能專心聽講



學生能踴躍參與討論及發表




學生能踴躍參與討論及發表







學生能踴躍參與討論及發表

















學生能專心創作童詩




學生能踴躍發表自己的作品,並欣賞他人作品
黑板、粉筆




投影片、投影機、童詩作品




投影片、投影機、菱角



菱角田













童詩本、筆




  
學生作品
3分鐘
5分鐘



20分鐘




 12分鐘





 10分鐘













20分鐘





10分鐘
*能說出作文及童詩在寫法上的不同
*能說出童詩創作的修辭法


*能說出範例童詩的創作技法
*能說出最喜歡的一首詩、描述原因並分析創作技法

*能說出菱角的特徵及生態




*能依菱角作創意自由聯想












*能用文字紀錄下自己的創作靈感
*能依靈感自行創作一首童詩


*能安靜地聆聽並尊重他人的發表
*敢站在台前朗讀並發表自己的作品




























       


  •  我很喜歡第二節課的安排,老師把學生直接帶到菱角田!好有詩意!看著那些課本圖片活躍在自己眼前是一種感動。老師可以邊走邊問學生這些問題,然後停下來教學、聽學生回答。國文老師可以先問生物老師一些關於菱角的生物特性等等,現場更詳細的介紹菱角。並且可能的話,讓學生們也有機會聽聽照顧菱角田的主人們說說故事,說不定會有更意想不到的收穫。
  • 老師一開始也可以問他們更多感官的問題,除了看菱角之外,還有聞味道、敲敲看來聽聲音、摸起來的觸感,若田地主人允許的話,可以嚐嚐滋味。這些都是課本上無法體會的,既然來到菱角田現場,就要好好利用!



--------------------------------------------------- ♥♥♥自己會怎麼做呢♥♥♥  -------------------------------------------------


        我覺得創意思考教學法跟探究式教學法有地方很像,都是要學生自己去動腦。那天課堂上我就跟大蔬說,而她則是覺得探究式到最後是歛聚式,創造思考比較有發散式的感覺。我也蠻同意的。探究式的目的是希望學生從中發現一些定理or可能的答案,創造式更自由、可以天馬行空地亂想。
        
        而後來又在網路上查到,吉爾福特(Guilford)說創造性思考有兩種思考模式,為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和聚歛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循序漸進地經歷:發現困惑(Mess-finding)、發現資料(Data- finding)、發現問題(Problem- finding)、.發現構想(Idea- finding )、發現解答(Solution- finding)、尋求接受(Acceptance- finding),六個步驟然後找出解決的方案(張勤昇、蘇伊鈴,2007)。 所以看起來創造式也可以是聚斂的。
        
         看到大多數人都以語文科來進行創造思考教學,就一直在想自然科到底要怎麼進行 (頭好痛)。但自然科學應該是更容易來創造思考的啊!整個大自然就是一個創意啊!

        我是想到帶學生去海邊。台灣是個海島國家,海對於我們的意義遠超於我們所認知的。有關海,可以連想到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這時候還蠻希望自己是個萬事通啊)。關於海,可以談生物、地理、地科、漁業、能源、愛地球;又或著是心裡層面的,為何心情不好時就會想去看海呢?看到海會聯想到什麼?自己的渺小?還是像航海王一般的冒險與夢想?看著沙灘上的沙堡,海浪一捲什麼都沒有了,聯想到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後能留下的是什麼?能帶走的又是什麼?

        媽媽都說海邊太危險了,聽到我要把學生帶去海邊應該會抓狂吧?(我媽應該也會抓狂) 但是誰能阻止自己小孩長大以後到處趴趴走呢?尤其是在台灣,往東南西北走都會到海邊。學生安全是一定要注意的,其實老師也不想冒這個險啊...但自從我上過海洋學概論後,就對海岸更有感覺,並且也更了解有關浪的特性 or 遇到離岸流時該怎麼處理和自救。所以如果我真的要帶他們去海邊的話,當然會先調查好在不容易有離岸流的地方,還有學生也不能下水游泳,海水請勿浸泡超過大腿等嚴肅地約法三章,並經過家長同意,而我也會隨身攜帶健美的(!?)救生員...和善用搭配協同教學法,招集多點老師陪同出遊。

        至於要在安靜一點的地方討論的話,如果海邊沙灘太吵,可選附近較安靜但也看的到海的地方來進行創意思考教學。這種教學主要不會給學生太多壓力,是輕鬆的環境,但也會拋出他們需要去思考的問題。人生的問題自己可以安靜想,如果是愛地球的環保、能源等問題就可以利用分組討論+腦力激盪方式進行。不時也來個動手做:海邊撿垃圾等行動來邊做邊想。





  •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1. 語文科教學活動設計 http://www.bgp.ks.edu.tw/caltrop/htm/poetp.htm
  2. 創造思考教學法對國中生創造力的影響-以 Intel 創新思考教育計畫為例 http://www.erdc.tyc.edu.tw/upload/101103-10486858-493.pdf
  3. 3Q式教學法 http://www.woby.com.tw/onlyphase01.asp?id=116
  4. 淺談國民小學創造思考教學之成效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2/62-28.htm
  5. 教師在教學上如何去培養學生創造思考的能力 http://www.kmvs.km.edu.tw/th04/a725.htm
  6. 創意問題解決教學法~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http://society.nhu.edu.tw/e-j/88/88-46.htm
  7. 教學法與教學技術 http://ppt.cc/RZ3r
  8. 心智圖法  http://ppt.cc/Ta75
  9. 創意思考教學策略。作者: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陳龍安 http://ceag.phc.edu.tw/~nature/master/1/02/02-58.htm
  10. 創意思考教學法對國小學生創造力之行動研究 http://www2.inservice.edu.tw/EPaper/ep2/indexView.aspx?EID=500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星星的孩子*-淺談自閉症


关爱自闭症儿童行动
(http://dianxing.me/events/2599)

"自閉症(Autism),又稱孤獨症,被歸類為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其病徵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行為模式。自閉症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員懷疑自閉症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環境因素觸發。雖然環境因素所扮演的角色仍未有定論,研究人員發現七個經常出現在自閉症病人的基因組。男性患自閉症的比率,比女性高三至四倍,但女性發病時病徵會較男性嚴重。"(-維基百科)




        教育週這兩天很幸運能透過Dr. 陳國龍的演講及影片「海洋天堂」來認識自閉症。在陳教授演講中說到,自閉症是Central Coherence (中央統合) 缺陷。他們很注意細節,而非整體;注意一個一個字,而非整句話。所以根據前後文判斷的能力也很弱。 關於自閉症歷史,十九世紀俄國文學家Dostoevski 的小說"The idiot"中就有描述到這樣的行為;二十世紀初判斷為"兒童期精神病or 精神分裂症";直到1943年,Leo Kanner醫生正式命名為"幼兒自閉症",也稱作"肯納症"。但病因還是被誤認為"心因論",甚至有"冰箱媽媽"的惡名出現,認為星兒的存在是由於父母的教養疏忽而導致(相關book: 雨中起舞)。1970年代,自閉症不再被懷疑是兒童精神分裂症,並且病因是生因論,與中樞神經&神經傳到物質(多巴胺, 血清素)異常有關。
   
       Autism, "aut"=自己, "ism"=傾向or狀態。行為有被動回答或動作,也有主動怪異型。




@ 最有收穫的地方:

        第一,當然是透過陳教授演講後,很快地對星星兒的行為舉止有更多的瞭解。以至於之後遇到時可以判斷,也能莫慌、莫害怕。因為已經有了先備知識,也知道哪裏有資源可以幫助我。第二,就是「海洋天堂」這部電影,星兒的故事呈現出來,而我更被感動的是他所接受的愛,是那樣的偉大、美麗、且犧牲的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典範,如何去對待星兒。影片中的爸爸,不僅在大福做對事之後說:「大福真聰明!」等讚美的話,在別人面前也會說他兒子聰明。讓周遭的人也用appreciate的眼光來看待,而不是look down on him.  雖然爸爸有時沒耐心、生氣了,但後來還是不放棄地繼續教他,說:「沒關係,我們慢慢來。」(真是太感動了) 爸爸曾經懷疑大福到底會不會想他、在不在乎他,因為大福患了孤獨症,似乎有沒有人在旁邊也不重要。但後來證明大福很愛爸爸、需要爸爸的陪伴,只是他不會、也不能表達出來。於是爸爸在辭世之前,說自己就是那海龜,以後也會像現在一樣陪著他一起游泳 (噴淚)。 由此發現,孤獨症的星兒不是不需要關愛、不是不用人理他也無所謂地沉浸在自己世界一輩子就好。他們也渴望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是因著軀體的障礙鎖住了自己。老師和父母的付出,就好像是一點一滴地讓他看到這世界的有光、有愛、有溫暖。

在一個融合(inclusive education)的班級裡,教學者在教學過程如何看待這些有特別需求(special needs)的學生?


        我不是教特教班的話,應該比較不會遇到較低智能的星兒,反而是高功能的星兒。他們雖智力較正常,但行為舉止和人際互動方面依然是特別需要幫助的。首先,我會先讓自己打從心底接納他&愛他。第二,讓班上同學們學習接納他。無疑的,老師們都喜愛乖小孩、好帶的小孩,班上有特殊需求學生出現時,可能也只能摸摸鼻子,早點認命。是人的話一開始都會有這樣的軟弱,但接下來我會希望自己能先真實地來愛他、包容他,因為他也是上帝喜愛的小孩,就像喜愛其他30多位同學和我一樣。他不是陶匠失誤的作品,他是特別的。想想自己國小國中"作惡多端",眼前的星兒說不定比我善良100倍,不見得比我or其他人來說是個麻煩。他只是...不一樣。而讓同學接納他的方法,先是要了解"肯納症(自閉症)"是什麼,不瞭解就會害怕、瞭解了就不再害怕,甚至可以慢慢接受他。然後提供一些怎麼與他相處、溝通的方式,講出星兒同學的需要是什麼。必要時也可以帶他們玩"同理心"的體驗遊戲。老師的幫忙固然重要,同儕的接納也是星兒的願望。



@ 除了自閉症以外,還有哪些不同的特別需求比較普遍?

   

       除了身心障礙的孩子們之外,我認為在一般班級中也有不少比率的弱勢家庭孩子需要特別關注。所謂弱勢家庭孩子,包括單親家庭、低收入戶、隔代教養、一些原住民或新住民家庭等等。他們沒有生理的學習障礙,但可能卻有心理或環境上的學習困難。為什麼有些孩子就是沒寫作業?為什麼他上課就是沒精神?然後對學校長輩說話也沒禮貌?等等孩子反應出來的行為舉止,背後都可能有著他們難以說出的壓力。欺負別人的孩子,老師說對同學有愛,那他在家庭所經歷的愛又是怎樣的呢?這些孩子也許沒有外顯的障礙,但是他們表現出來的不配合或做不到等等行為,是否也在心中吶喊著他們的需要?雖然並不是弱勢家庭的孩子就一定很消極,有些甚至更努力和積極,但同時學校的長輩、老師們對於家庭較不完整的他們可能會成為更重要的角色,所以老師相對付出的心力也就需要更多。期望自己能夠成為他們心中的榜樣,帶著他們看到這個世界雖然有惡,但也仍然有希望。







在網路上搜尋到的影片:






@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1. 自閉症覺醒 http://www.autismawakening.org/   [內容豐富]
  2. 小小神經科學: 自閉症 http://www.dls.ym.edu.tw/neuroscience/aut_c.html  [簡潔清晰]
  3. 自閉症的研究與治療  http://home.netvigator.com/~yipsir/newpage15-05.htm
  4. 擺脫障礙 過耳不忘 6歲自閉鋼琴家 (2012年04月30日)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01649&d=1741
  5.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http://www.fact.org.tw/